家在河北邯郸的韩婷婷(化名)对此深有体会。在市区上班的她把未满3岁的儿子放在县城由婆婆照看,但婆婆的母亲近来身体不好需要照顾。韩婷婷准备把儿子送进幼儿园,但县城里的公立幼儿园只有一所,名额有限,她愁坏了。
今年元宵节一过,韩婷婷抱着儿子跑了四五个幼儿园,参观、考察,最终敲定一家民办幼儿园,虽然对这里中专水平的师资不太满意,但她看中了幼儿园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,“可以让孩子玩得开心,但能学到什么,就不知道了。”韩婷婷理想中的幼儿园,是离家近,“老师最好是研究生毕业”,采用“蒙台梭利式”育儿教学方式……“但在我工作的城市还没找到这样的幼儿园。”她遗憾地说。
接受记者采访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说,现在的年轻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,不仅仅是“看护”或提供“托幼服务”,而是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,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,这就需要一支“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”。
此外,生存空间的挤压也恶化了学前教育的师资状况。致公党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指出,“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收入全靠收取保教费用,在保教费用受到严格控制、园所各项支出得不到政府相应补贴的情形下,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投资者势必压低办园成本,增加投资收益,压缩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,且往往无五险一金,教师流动离职率较高。不仅如此,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常常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,压缩教师培训开支,使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较慢”。
在刘焱委员看来,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、素质不高、待遇偏低,这3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,它们多年来相互作用,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。只有打破这个循环链,才能建设一支“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”。
日前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出台的《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》明确提出,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,支持师范院校设立学前教育专业,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,幼儿为本、才艺兼备、擅长保教的高水平幼儿园教师。创新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,前移培养起点,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。
“但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,就眼前来看,对幼师的培训则更为紧迫。”孙惠玲委员认为,“不仅是教师,保安、厨师、保育员等所有与孩子接触的人都应进行培训,包括学生的食品安全、应急救护等。”目前,天津市已开始进行幼师全员全覆盖的培训,2017年参与培训的达5000人次,“未来培训将会覆盖更多人”。
但朱永新委员认为,“完全靠政府的教育督导是不够的,应当建立教育督导和行业管理并重这样一个机制,总不可能大家时时刻刻盯着监控摄像头。”他说,学前教育行业应进行自主管理,制定行业标准并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,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。